选取的近义词
- 拔取 1.谓拔毛取血。 ▶《国语•楚语下》:“是以先王之祀也……毛以示物,血以告杀,接诚拔取以献具,为齐敬也。” ▶韦昭注:“拔毛取血,献其备物也。” 2.选取,选拔。 ▶《儒林外史》第七回:“周司业知道是广东拔取的,如今中了,来京会试,便叫快请进来。” ▶《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方今朝廷正在整饬文风,自然要向清真雅正一
- 遴选 (遴选,遴选)挑选;选拔。 ▶《世说新语•言语》“陶公疾笃,都无献替之言,朝士以为恨”南朝·梁·刘孝标注:“按王隐《晋书》载侃临终表曰:‘……伏愿遴选代人,使必得良才,足以奉宣王猷,遵成志业。’” ▶《新唐书•贾曾传》:“玄宗为太子,遴选宫僚,以曾为舍人。” ▶雷绍性《名说》:“其遴选代表,为国民任事,较今统领之任期为尤短。”
- 录取 (录取,录取) 1.收取。 2.捉取。 ▶《法苑珠林》卷六二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礼文书名已到泰山门而身不至……于是遣神更录取之。” 3.选定(考试合格的人)。 ▶《清会典事例•礼部•录送乡试一》:“不得将初学之士冒滥录取。” ▶《扬子晚报》1990.8.17:“录取新生必须坚持德、智、体
- 拣选 (拣选,拣选) 1.挑选。 ▶汉·蔡邕《幽冀二州刺史久缺疏》:“三公明知二州之要,尤宜拣选。” ▶唐·韩愈《石鼓歌》:“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 ▶《二刻拍案惊奇》卷七:“慢慢拣选一个佳婿与他,也完我做亲眷的心事。” ▶柔石《二月》四:“假如我在路上预想一想我对你应该弹些什么曲,适宜于你底快乐的,那我断不会拣选这一个。”
- 采取 (参见採取) 1.采集;收取。 ▶《汉书•王莽传中》:“命县官酤酒,卖盐铁器,铸钱,诸采取名山大泽众物者税之。” ▶《后汉书•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其日,降甘露于陵树,帝令百官采取以荐。” ▶《续资治通鉴•元仁宗延祐七年》:“开燕南、山东河泊之禁,听民采取。” 2.择取;选用。 ▶汉·王充《论衡•书解》:
- 采用 (参见採用)采纳选用;选用。 ▶《汉书•郊祀志上》:“自齐威、宣时,驺子之徒论着终始五德之运,及秦帝而齐人奏之,故始皇采用之。” ▶《隋书•音乐志上》:“及王僧辩破侯景,诸乐并送荆州……荆州陷没,周人不知采用。” ▶宋·梅尧臣《寄永兴招讨夏太尉》诗:“此言虽小可喻远,幸公采用不我忘。”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同治之初,时事日艰,凡
- 考中 I省察己衷。 ▶《国语•周语上》:“考中度衷以莅之。” ▶韦昭注:“考中,省己之中心以度人之衷心,恕以临之也。”II考试合格被录取。
- 抉择 (抉择,抉择)挑选;选择。 ▶明·王廷相《雅述》上篇:“观其纬说异端无不遵信,九流百氏罔知抉择,循世俗之浅见,以为夸多斗靡之资,岂非惑欤?”清·戴名世《<程爽林稿>序》:“爽林自为抉择,凡得若干篇,属余点定而行之于世。” ▶秦牧《艺海拾贝•北京花房》:“﹝我们﹞难道还会赞美那种不起主观抉择作用,只像一面普通镜子那样,死板板地反映事物的艺术家?”
选取意思:(选取,选取)
1.挑选取用。
▶《左传•哀公元年》“择不取费”晋·杜预注:“选取坚厚,不尚细靡。”
▶《元史•选举志三》:“部拟翰林兼国史院令史同臺令史一体出身,于各部令史内选取。”
▶周作人《上下身》:“有些人把生活也分作片段,仅想选取其中的几节,将不中意的梢头弃去。”
2.谓选日成亲。取,通“娶”。
▶ 》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