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琼(公元1459-1532)字德华,号晋溪,别署双溪老人,山西太原(今太原市刘家堡)人。明代大学士李东阳撰书的《太原王氏柳林世墓碑铭》中说:“王之族系出周灵王太子晋,汉、晋、隋、唐历有显者。”又说,“元有子实处士居邑西蚕石(今太原市姚村乡蚕石村),次子良仕元知潞州。”碑铭中提到的王良,就是王琼的高祖。碑铭中又说:“元末大动乱中,良子伯聚‘亦襁负子女避乱于外’。明初始定居汾东柳林(今太原市刘家堡)。”这就是说王琼确系太原王氏后果,最迟在宋、元以后仍世居太原。王琼的祖父叫王安,伯父名永寿,明天顺年间官至南京工部尚书。父名永亨,成化年间任隆庆知州,始建新第于县城东街。王琼于明成化二十年( 1484 年,时年二十六岁)登进士。他历事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个皇帝。由工部主事六品之官,直做到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特别在正德十年到正德十五年间的五年中,因执掌兵部,有特殊功勋,连进“三孤”(少保、少傅、少师)、“三辅”(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太子太师)。五年之中,受如此“加官恩典”,在明代历史上也是少见的。王琼一生做了三件被人称赞的大事。一是治理漕河(运河)三年,“敏练著称。”二是,平定宸濠叛乱,“任人(王阳明)唯贤。”三是,总制西北边防,“功在边陲。”因此,历史上称他和于谦、张居正为明代三重臣。嘉靖十年(1532),王琼回京,再任吏部尚书。次年7月,病逝于京城。追赠“太师”,谥“恭襄”,长子王朝立扶灵柩回籍,葬于蒙山脚下(今太原市晋源区金胜乡王家坟),礼部尚书霍韬撰神道碑,后诏建专祠于晋溪园西,名“王琼祠”。
推荐古诗:
箜篌谣、
采桑子(亭前春逐红英尽)、
西施咏、
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
定风波(好睡慵开莫厌迟)、
采桑子(人生易老天难老)、
满江红(清颍东流)、
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
残春(残春醉著钓鱼庵)、
文章(文章本天成)
推荐诗句: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霸陵醉尉 形容失官之后受人侵辱。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首相知 白首:白头发,引申为时间长。意谓老年知己。
- 白日做梦 大白天做梦。比喻根本不能实现的梦想。
- 百身莫赎 百身:自身死一百次;赎:抵。拿一百个我,也无法把你换回来了。表示极沉痛地悼念。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兵强马壮 形容军队实力强,富有战斗力。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安于位 指不喜欢自己的职业,不安心工作。
- 不辞劳苦 辞:推托。劳苦:劳累辛苦。不逃避劳累辛苦。形容人不怕吃苦,毅力强。
- 不登大雅之堂 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