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部分翻译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卷六十七部分翻译

卷六十七部分翻译

查看卷六十七全诗

  崔讳甫的字叫贻孙,是太子宾客、孝公崔沔的儿子。他家世代以守礼制有名。他考中了进士,被封为寿安县县尉。

  安禄山攻陷了洛阳,崔讳甫冒着危险到家祠里,把神主背着逃了出来。从起居舍人多次升官后任中书舍人。

  他性格刚强梗直,遇事不肯回头。

  当时中书侍郎空缺,崔 讳甫代管中书省事务,多次和宰相常衮争议不妥协。常衮发怒了,派他分管吏部选派官员,每次拟定选派官员,常衮就驳斥打回去,崔 讳甫不肯低头。遇到朱氵此军中发现有猫给小老鼠喂奶,上表称吉兆,有诏给常衮看,常衮率百官道贺。崔讳甫却说:“这事应警觉而不应祝贺。”送诏书的问他原因,他说:“我看到《礼记》上说:‘迎猫神,因为猫能吃田鼠。’猫能为人除害,虽然小人们也认为可取。现猫被人喂养,不吃老鼠反而给它喂奶,难道不是丧失了它的本性吗?这预兆的应验好像是执法的官吏有不敢触犯邪恶的,边境将领有不敢抵御敌人的。我认为应命令有关部门查找贪赃的官吏,督查边境的守卫,多多巡逻,那么猫就能效力,老鼠就不能为害了。”唐代宗对他的话感到惊异,常衮更不高兴了。

  皇帝去世了,常衮和管礼仪的官员商议说:“按礼制,应给国君服丧三年。

  汉文帝改为三十六天。我朝太宗皇帝去世,留下诏令也说只服丧三十六天,百官不忍心,下葬除服后,差不多服了四个月的丧。高宗皇帝的丧期和汉代旧制一样。玄宗皇帝以后,才变皇帝丧期为二十七天。过去,皇帝留下的诏令虽说‘全国吏和老百姓,三天除服’,但百官应像皇帝那样服丧二十七天才除服。”崔 讳甫说“:遗诏没有百官和老百姓的区分。这是说皇帝应服丧二十七天,但百官只三天。”常衮说:“贺循说过,吏是百官的部属,不是指大臣百官。”崔 讳甫说:“《传》称‘把这交给三位吏’,吏指的是三公。

  史书称循吏、良吏,难道都是小官吏吗?”

  常衮说“:礼制并非天地生成,是人们感情的寄托。公卿百官接受了皇帝的宠信和俸禄,现服丧却和老百姓一样,过了两夜就除掉丧服,良心上过意吗?”崔 讳甫说“:你怎么对待皇帝留下的诏令呢?诏令都可以改动,还有什么不能改动呢?”

  语气脸色都极严厉。常衮刚才进殿哀悼时,派手下人扶着他站在殿上,崔 讳甫指着他对百官说:“臣下在皇帝面前哀悼,有搀扶的礼节吗?”常衮怒不可遏,就弹劾崔讳甫随意改变礼制,妨碍国家礼仪,请求贬为潮州刺史。唐德宗认为处分重了,改为河南府少尹。从唐肃宗时开始,国家事务繁多,宰相轮流值班管事,如有休假回家,不是重要诏令,不需一一告知,就让值班的宰相代替签名报上。当时郭子仪、朱氵此都任宰相应在诏令后签名,但他们并没有管理宰相事务。唐德宗刚登基,常衮按老办法代他们签了名。

  郭子仪、朱氵此进京后,说崔 讳甫不应贬官,皇帝说:“你们原来怎么说的?现在又说不应该了吗?”他们俩人说当初不知道。皇帝发怒了,认为常衮欺骗皇帝。

  这天,百官穿着丧服站在月华门外,有诏命两人对调职务,任命常衮为河南府少尹,崔 讳甫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不久改任中书侍郎。

  自从乾元、至德年以来,全国战乱,都请求使用空白委任状,所以官制奖赏混乱。永泰年以后,略为安定了。但元载当权,不送贿赂就不封官,堵塞了正当升官的途径,法制大乱。元载被杀死后,杨绾任宰相,不久就去世了。常衮当权,鉴于元载的弊政,凡是推荐全部不用,只有考中科举才能任官,但没有区别,贤才和愚人一样得不到推荐任用。到崔 讳甫任宰相,推荐的只要是人才,就毫不犹豫畏惧,凭公心行事。不到一年,任命官员近八百人,其中没有不称职的。皇帝曾对他说“:人们说你任命官员多用亲戚熟人,为什么这样呢?”他回答说:“皇上命我推荐官员,推荐必定要熟悉他的才能和品行,如果不熟悉了解,怎么知道他的真实情况呢?”皇帝认为他说得对。神策军使王驾鹤,掌管禁军时间长了,权势使全国的人都害怕,皇帝想更换他,又怕他叛乱,就问崔 讳甫办法,崔讳甫说“:这不费事。”他立刻把王驾鹤召来谈了一个时辰的话,替代他的人就已到军中上任了。

  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害怕皇帝的威严和果断,上奏献上三十万贯钱,来试探皇帝,皇帝估计他是假意,没办法答复他。崔 讳甫说“:李正己确实是假意,皇上不如乘机派使者慰劳他的军队,将他说要献的钱赏给他的军队。如果李正己按诏令办了,这就使皇上的恩德深入到兵将心里;如果他不照办,他将自招怨恨,军队就会反对他。又能使各藩镇不认为朝廷看重钱财。”皇帝说“:好。”李正己为此感到惭愧而且佩服。当时议论的人赞美他的谋略,认为可以恢复贞观、开元年的盛世。

  这年他害病了,有诏让他乘轿子到中书省,躺着接受诏令,如果他回家去了,就派使者去请他谋划或决断。他去世时,享年六十岁,赠官为太傅,赐谥号叫文贞。按惯例,门下侍郎没有赠官为三师的,皇帝因为他有重臣的节操,所以特别优宠他。

  据说朱氵此反叛时,崔 讳甫的妻子王氏身在叛军控制区,朱氵此因曾和崔讳甫同事,就送给她绸缎和粮食,她收下后都封存起来。皇帝回到京城后,他都原封献上,当时的士人更推崇他的家教了。

  他的侄儿崔植做了他的继承人。

  崔植的字叫公修,是崔祐甫弟弟庐江县县令崔婴甫的儿子。崔祐甫生病了,对他的妻子说:“我死后,要崔婴甫的二儿子做我的继承人。”他死后,办理丧礼的人报告了这事,皇帝很同情,把崔植召来,叫他作为继承人参加葬礼和服丧。

  后增补他为弘文生。他精通儒经和史书,对《周易》的研究尤其精深。他和郑覃同时任补阙官,都是名宰相的后代,每当朝廷措施有失误,他们两人就上奏指出,很有名声和威望。

  元和年间,他担任给事中,当时皇甫镈任判度支职,建议削减群臣的俸禄,崔植不批准为此起草的诏书。皇甫镈又请求要全国缴纳盐酒利润加价的,按新价算旧账,补交所有利润。崔植上奏说:“打仗的时间长了,老百姓贫穷了,过去虽价格高于规定的,但现不能再收了。”

  当时议论的人都指责皇甫镈,皇甫镈害怕就取消了。

  长庆年初期,他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唐穆宗问道:“贞观、开元年间国家治理得最好,是因为什么?”崔植说:“太宗皇帝天生睿智,从地方上来,知道老百姓的困苦,所以全力治国;又有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王王圭做他的辅佐,皇帝英明臣子忠诚,相辅相成,造就了盛世,当然是自然的。玄宗皇帝在武则天皇后时,亲身经历了忧患,登基后,得到了姚崇、宋瞡,这两人日夜操劳,使国君能按正道治国。宋瞡曾亲手抄写了《尚书·无逸篇》,画成图画献上,劝皇帝出进看后反省告诫自己。后来图画陈旧朽坏,就用山水画取代了它,皇帝就逐渐懈怠了,近臣不再劝谏,奸臣逐渐当了权,以致国家大乱。过去德宗皇帝曾问我父亲崔..甫开元、天宝年间的事,我父亲详细说了治理好坏的原因,我在童年时,就记下了他的话。现希望皇上以《无逸篇》为指南,那么全国人民就很幸运了。”另一天皇帝又问道“:司马迁说汉文帝爱惜十户人家的财产而不筑灵台,穿黑色粗丝的衣服,穿皮制的鞋,把装奏章的袋子积累起来做成宫殿的帷幕,是真的吗?怎么这么节俭呢?”崔植说“:有名的史家不会乱说,汉朝在秦朝奢侈荒淫之后,全国贫困,汉文帝从代地来,知道耕种的辛劳,因此自身节俭,为国家积累财富。汉景帝遵从他没有改变,所以人民富足。到了汉武帝时,仓库里的钱串都朽了、粮食都烂了,于是才能出兵征讨,威震四方;但汉武帝奢侈而不节制,后期人口减少了一半,连船和车都要收税,人民无法活下去,于是才颁布罪己诏,把丞相封为富民侯。因此帝王为国家富足不能不节俭。”皇帝说“:您说得虽然对,但担心实行起来困难哪!”

  当时朝廷完全收复了河北三处藩镇的辖区,而且刘总又将幽、蓟等七州交还了朝廷,刘总担心部下将领叛乱,就先挑选其中强横有野心不守规矩的送到京城来,朱克融也在其中。崔植和杜元颖不懂军事,以为藩镇将要铲平了,不再考虑国家的安危,朱克融等人住在旅店里贫困了,希望封官效力,每天来中书省诉说,都没有任命他们。到派张弘靖去任节度使时,又放朱克融等人北归。不到几个月,朱克融反叛,国家又丢失了河北。全国人都责怪崔植等人,崔植内心也惭愧。后罢相任刑部尚书,随即被任命为岳鄂观察使。不久,升任岭南节度使,后回京城任户部尚书。去世时任华州刺史,赠官为尚书左仆射。

  崔統的字叫德长,是崔祐甫的侄儿。

  生性耿直廉洁,以自己的廉洁自负,看到贪赃枉法的像见了仇人一样。任苏州刺史时在全国政绩最好,后升任湖南观察使。按湖南地区的旧规矩,即使丰年,粮食买卖也不出境,邻近地区受灾也不管。

  他去后,对下属官员说:“这合人情吗?

  不要阻碍粮食流通让人民买卖都困难。”

  他于是废除这禁令,从此商人往来,人民更富裕了。后入京任户部侍郎、判度支。

  当时田弘正调到镇州任节度使,带领魏州两千兵上任。到任后,把军队留下保卫自己,请求度支供应军饷,唐穆宗交臣下讨论这事,崔統坚持不发,田弘正没办法,把魏州兵打发回去了。不久镇州发生兵变,田弘正被杀害了,这是崔統造成的。当时皇帝不行仁政,崔統的同伙势力很大,有关部门不敢指出他的罪名。

  后来他出京任凤翔节度使。过了一年,调任河南尹。在户部尚书任上辞官,后去世了,赠官为太子少保,赐谥号叫肃。

推荐古诗: 送别废琴杨柳枝(苏州杨柳任君夸)题诗后夜雨寄北长相思(一重山)酬郭给事(洞门高阁霭余晖)山中重赠乐天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推荐诗句: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黯然无色  指事物失去原有光彩,变得暗淡无光。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聱牙诘屈  聱牙:不顺口;诘屈:曲折。形容文辞艰涩难读。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念皆灰  种种念头都已消失成了灰。比喻心灰意冷。
  • 百无一能  什么都不会做。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败鼓之皮  败:破旧。破鼓皮可作药材。比喻虽微贱,却是有用的东西。
  • 本小利微  微:薄。本钱小,利润薄。指买卖很小,得利不多。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