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时候就爱翻看家中的历史书籍,对于记载地方历史名人的那些更是爱不释手。在高中学习绘画前,我都想着自己将来做一名考古工作者。大学和研究生学习水墨人物画后,就开始想着把自己脑海里的人物形象转为宣纸上的作品。
今年寒假,再次阅读有关地方名人的书籍,着手和爸爸一起编写《文宗意脉 ——东平府学文化传承对中国画的影响》一书,豁然感觉到有那么多影响过画坛的东平历史名人,他们知识渊博,能诗善画,书法也颇有美誉,只是因为诸多原因,传世作品极少,人们甚至不知道他们的音容相貌。谢赫有言:“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看着这些文人旧事,我突然有了用自己稚嫩的画笔去尝试为部分先贤造像的冲动,金代文人、书画家赵沨是我选择创作的第一位。
赵渢,字文孺,号黄山,东平,大定二十二年(1182)进士,曾被党怀英推荐做了应奉翰林文字,明昌末,仕至礼部郎中。有史载他:“性冲澹,工画,时称“草圣”,亦能绘墨竹,著有《黄山集》。”在当时赵渢的绘画书法已经得到了极高赞誉,如金代文学家、书法家赵秉文评其书画:“黄山先生擘窠大字,体兼颜苏,书画雄秀,当在石曼卿上。草书如行云流水,当在苏才翁黄鲁直伯仲间,非但不愧而已。”大文豪元好问评价说:“党承旨篆,阳冰以来一人而已,而以黄山配之,至今人谓之党赵。”又说:“黄山书如深山道士,草衣木食,不可以衣冠礼乐束缚,远而望之,知其为风尘物表。”。能得到当时大家们的称赞,无疑是对赵峰艺术水平的高度认可。
赵渢也被人们称为“赵蹇驴”,据说是因为他在自己的《黄山道中》诗有“好景落谁诗句里,蹇驴驮我画图间”之句。此诗中的黄山是东平湖边的一座小山,水山相接,风景极佳,如他诗写:“小榖城荒路屈盘,石根寒碧涨秋湾。千章秀木黄公庙,一点飞雪白塔山。”赵渢喜爱,为此才“膏肓泉石真吾事,莫厌乘兴数往还。”赵渢还有一首描写东平湖景色的诗,名字叫《荷花》:“谁开玉鉴泻天光,占断人间六月凉。日落沙禽犹未散,也知受用藕花香。”读这两首诗,那些美美的夏秋之际东平湖风光便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清澈的湖水,徐徐的水汽,翠绿的荷叶,探头的红花,真是美不胜收,一派天然。
想到这些,我便希望可以把赵渢这种怡然自乐、行于路上的状态描绘出来,于是,一头毛驴、一个童子,掩映的湖边柳树成为陪衬,赵渢则骑驴前视,头戴斗笠,他的眼中在看美景,也在寻诗;小童子在驴后挑酒葫芦跟进,两棵柳树在画面左上伸出呈怀抱之势,画面采用了近景视角并略带有深远的景象。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出现新的推敲的问题,如赵渢的容貌、衣着运势、毛驴的姿态动作,还有配景的选取,在翻看了一些古代及近现代画家的作品后,我不断尝试矫正自己的构图和表达方式,尽量用合适的笔墨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构图样子。
虽然《赵沨寻诗图》只是我的一次粗浅尝试,但带给我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之思。经过积累,我还会去为那些东平府学的文化名人绘制新作,力求有进步,在这一页,打下自己的印记。
推荐古诗:
遗爱寺(弄石临溪坐)、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初冬夜饮、
别董大、
花下醉、
寄令狐郎中、
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
得乐天书、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卜算子(风雨送春归)
推荐诗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按甲休兵 收拾起铠甲武器。比喻停止军事行动。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拔犀擢象 擢:提升。比喻提拔才能出众的人。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薄寒中人 薄寒:轻微的寒气。中人:伤人。指轻微的寒气也能伤害人的身体。也比喻人在衰老或患难之中时经不住轻微的打击。
- 补阙灯檠 阙:缺;灯檠:灯架。没有灯架,用人充作灯架。旧时讽刺男人惧内。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伏烧埋 伏:屈服;烧埋:烧埋银钱,旧时官府向杀人犯追缴赔给死者家属的埋葬费。比喻不伏罪或不听劝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