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节令风情词,是作者在冬至日宴饮席上所作,表现的是冬至日的气候特征和当时的民俗风情。“长至日”即冬至日,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约在公历十二月二十二日前后,此日北半球白昼最短,气温较低,从此日开始“数九”。宋人较重此节,据《东京梦华录》载,京师“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亦要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
词的上片渲染严冬气氛;过片写饮酒御寒,迎接严冬的挑战;结拍则以庭下早梅的含苞待放,预示春天即将来临。“少年游”调见晏殊《珠玉词》,其名取自词中“长似少年时”句,又名《小阑干》、《玉腊梅枝》等。双调,48字至52字。
“遥山雪气入疏帘,罗幕晓寒添。”雪气:指雪后的冷气。罗幕:丝绸做的帘幕。两句大意是:远山矗立在静穆的清晨之中,山上积雪未融,雪光反射,让人更觉寒冷,仿佛那寒气正透过疏疏的罗幕,直往身上钻。这两句描写冬至日的严寒,写“入疏帘”之“雪气”来自“遥山”,显然是一种错觉,但遥望山上之积雪,(古诗~百科)确能使人倍觉严寒,因此又是合情合理的,让人容易理解,语言别致,写景如画。“罗幕”一词既增添了词中的绮丽色彩,其质地又和“雪气”形成反衬,让人感觉不胜其寒。
“暖日腾波,朝霞入户,一线过冰檐。”太阳渐渐升起,照得空气也逐渐变得煦暖起来,暖气流仿佛在呼呼地向上升腾。五彩朝霞映满半边天,有一线霞光穿过挂满冰凌的层檐,一直射入房内。这三句仍是写冬至日的天气,在严寒的背景下,画面上又衬以“暖日”、“朝霞”,使色调变得和暖绚丽,不给人以单调乏味、冷寂肃杀之感。“暖日腾波”渲染出一派热烈的气氛;“一线过冰檐”句则画面瑰奇,富有表现力。
“绿尊香嫩葡萄暖,满酌破冬天。”绿尊:碧玉做的酒杯,是对酒杯的美称。尊,通“樽”。葡萄:即葡萄酒。酌:饮酒。两句大意是:用精致的酒杯满满地斟上一杯新酿的香气馥郁的葡萄美酒,然后一饮而尽,以取暖御寒,迎接严冬的挑战。这两句写人们饮酒消寒,色彩绮丽,气氛香艳、浓烈,给人以浓浓的节日感受。
“庭下早梅,已含芳意,春近瘦枝南。”虽然数九寒天刚刚开始,可看看院中的那株瘦骨嶙峋的早梅,向阳的枝头已经含苞待放,春天的脚步渐渐临近了。这三句饱含诗意和哲理,表明既然严冬已至,春天也不会远了,给人以无限希望。
这首节令词写寒而富有暖意,渲染出浓浓的节日氛围,令人向往。语言清新别致,富有诗情画意,感染力强。
推荐古诗:
李都尉古剑、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其七)、
念昔游三首(李白题诗水西寺)、
宫辞、
浣溪沙(转烛飘蓬一梦归)、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绝句(朝游北海暮苍梧)、
滕王阁诗、
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
洛阳女儿行
推荐诗句: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思君如陇水,长闻呜咽声、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雁柱十三弦,一一春莺语、
柳絮风轻,梨花雨细、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热文成语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岸然道貌 指严肃的神态。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八珍玉食 泛指精美的肴馔。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拨乱反正 乱:指乱世;反:通“返”,回复。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伯道无儿 伯道:邓伯道。旧时对他人无子的叹息。
- 不啻天渊 不啻:无异于。渊:深潭。无异于从云天之上到深潭之底。比喻差别极大。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合时宜 时宜:当时的需要和潮流。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习尚。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堪其忧 忧:愁苦。不能忍受那样的愁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