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的思想在老子《道德经》中多次阐述、解释。本章开头第一句即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的道不同于任何宗教的神,神是有意志的、有目的的,而“道”则是非人格化的,它创造万物,但又不主宰万物,顺任自然万物的繁衍、发展、淘汰、新生,所以“无为”实际上是不妄为、不强为。这样做的结果,当然是无不为了。第二句便引入人类社会,谈到“道”的法则在人类社会的运用。老子根据自然界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要求“侯王若能守之”,即在社会政治方面,也要按照“无为而无不为”的法则来实行,从而导引出“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的结论。老子认为,理想的执政者,只要恪守“道”的原则,就会达到“天下将自定”这样的理想社会。这里所说的“镇”,有人解释为“镇压”,并据此认为老子在这章的说明中露出了暴力镇压人民的面目:谁要敢一闹事,那就要严厉加以镇压。这种解释,我们感到有悖于老子的原意,“镇压”应当是“镇服”、“镇定”,绝非是武力手段的“镇压”。由此,我们也认为,老子并不是代表奴隶主统治阶级的要求,而是从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角度考虑问题,并不是仅仅代表某一个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和意愿。这表现出老子内心深沉的历史责任感。因而这是进步的、积极的。
推荐古诗: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并序、
花非花、
屏风绝句、
送张五归山、
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
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小桃红(画堂春暖绣帏重)、
自题一绝(满纸荒唐言)、
红楼梦十二曲—乐中悲(襁褓中)、
西江月(无故寻愁觅恨)
推荐诗句: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白首相知 白首:白头发,引申为时间长。意谓老年知己。
- 白日升天 原是道教指白昼升天成为神仙。后比喻一下子富贵起来。
- 百世师 品德学问可以做为百代的表率。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耻下问 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堪言状 指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 不毛之地 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