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杀青翻译

杀青翻译

查看杀青全诗

  宋先生说:事物的精华、天地的奥妙,从古代传到现在,从中原抵达边疆,使后来人能够了然于心,那是用什么东西记载下来的呢?君主与臣下交换意见,老师传授课业给学生,如果只是凭借喋喋不休的口头语言,那又能解决多少问题呢?但是只要有短短一张文符或者是半册课本,就能把有关事物的道理阐述清楚,就能使命令风行天下,疑难也会如同冰雪融化一样地消释。自从世上有了纸之后,聪明的人和愚钝的人都从中受益不浅。纸是以竹骨和树皮为原料造成的。除去树木的青色外层就造成了白纸,于是诸子百家的万卷图书才有了书写和印刷的物质基础。精细的纸用在这方面,而粗糙的纸则用来挡风和进行包装。造纸的事早在上古时就已经开始了,但却有人把它说成是汉、晋时由某个人所发明,这种见识是多么地浅陋啊!

  纸料

  用楮树(一名穀树)、桑树和木芙蓉的第二层皮等造的纸叫做皮纸,用竹麻造的纸叫做竹纸。精细的纸非常洁白,可以用来书写、印刷和制柬帖;粗糙的纸则用于制作火纸和包装纸。所谓“杀青”就是从斩竹去青而得到的名称,“汗青”则是以煮沥而得到的名称,“简”便是已经造成的纸。因为煮竹能成“简”和纸,后人于是就误认为削竹片可以记事,进而还错误地以为古代的书册都是用皮条穿编竹简而成的。在秦始皇焚书以前,已经有很多书籍,如果纯用竹简,又能写下几个字呢?西域一带的人用贝树造成纸页,而我国中土的人士进而误传他们可以用贝树叶来书写经文(即“贝叶经”)。他们不懂得树叶离根就会焦枯的道理,这跟削竹记事的说法是同样可笑的。

  造竹纸

  竹纸是南方制造的,其中以福建省为最多。当竹笋生出以后,到山窝里观察竹林长势,将要生枝叶的嫩竹是造纸的上等材料。每年到芒种节令,便可上山砍竹。把嫩竹截成五到七尺一段,就地开一口山塘,灌水漂浸。为了避免塘水干涸,用竹制导管引水滚滚流入。浸到一百天开外,把竹子取出再用木棒敲打,最后洗掉粗壳与青皮(这一步骤就叫做“杀青”)。这时候的竹穰就像苎麻一样,再用优质石灰调成乳液拌和,放入楻桶里煮上八天八夜。

  煮竹子的锅,直径约四尺,用黏土调石灰封固锅的边沿,使其高度和宽度类似于广东中部沿海地区煮盐的牢盆那样,里面可以装下十多石水。上面盖上周长约一丈五尺、直径约四尺多的楻桶。竹料加入锅和楻桶中,煮八天就足够了。停止加热一天后,揭开楻桶,取出竹麻,放到清水塘里漂洗干净。漂塘底部和四周都要用木板合缝砌好以防止沾染泥污(造粗纸时不必如此)。竹麻洗净之后,用柴灰水浸透,再放入锅内按平,铺一寸左右厚的稻草灰。煮沸之后,就把竹麻移入另一桶中,继续用草木灰水淋洗。草木灰水冷却以后,要煮沸再淋洗。这样经过十多天,竹麻自然就会腐烂发臭。把它拿出来放入臼内舂成泥状(山区都有水碓),倒入抄纸槽内。

  抄纸槽像个方斗,大小由抄纸帘而定,抄纸帘又由纸张的大小来定。抄纸槽内放置清水,水面高出竹浆约三寸左右,加入纸药水汁(这种纸药液用一种好像桃竹叶的植物叶子制成,各地的名称都不一样),这样抄成的纸干后便会很洁白。抄纸帘是用刮磨得极其细的竹丝编成的,展开时下面有木框托住。两只手拿着抄纸帘放进水中,荡起竹浆让它进入抄纸帘中。纸的厚薄可以由人的手法来调控、掌握:轻荡则薄,重荡则厚。提起抄纸帘,水便从帘眼淋回抄纸槽;然后把帘网翻转,让纸落到木板上,叠积成千上万张。等到数目够了时,就压上一块木板,捆上绳子并插进棍子,绞紧,用类似榨酒的方法把水分压干,然后用小铜镊把纸逐张揭起,烘干。烘焙纸张时,先用土砖砌两堵墙形成夹巷,底下用砖盖火道,夹巷之内盖的砖块每隔几块砖就留出一个空位。火从巷头的炉口燃烧,热气从留空的砖缝中透出而充满整个夹巷,等到夹巷外壁的砖都烧热时,就把湿纸逐张贴上去焙干,再揭下来放成一叠。

  近来生产一种宽幅的纸,名叫大四连,用来书写,显得贵重。等到它用废以后,废纸也可以洗去朱墨、污秽,浸烂之后入抄纸槽再造,因此节省了浸竹和煮竹等工序,依然成纸,损耗不多。南方竹子数量多而且价钱低廉,也就用不着这样做。北方即使是寸条片角的纸丢在地,也要随手拾起来再造,这种纸叫做还魂纸。竹纸与皮纸、精细的纸与粗糙的纸,都是用上述方法制造的。至于火纸与粗纸,斩竹、制取竹麻、用石灰浆、用稻草灰水淋洗等工序都和前面讲过的相同,只是脱帘之后不必再行烘焙,压干水分后放在阳光底下晒干就可以了。

  盛唐时期,很时兴拜神祭鬼,祭祀时烧纸钱而不再烧帛(纸钱北方则用切条,名为板钱),因而这种纸叫火纸。湖南、湖北一带近来的风俗有的浪费到一次烧火纸就达到上千斤的。这种纸十分之七用于祭祀,十分之三供人日常所用。其中最粗糙的厚纸叫做包裹纸,是用竹麻和隔年晚稻的稻草制成的。铅山等县出产的柬纸,完全是用细竹料加厚抄成的,用以抬高价格。其中最上等的纸称为官柬纸,供富贵人家制作名片所用。这种纸厚实而没有粗筋,如果把它染红用做办喜事的红“吉帖”,就要先用明矾水浸过,再染上红花汁。

  造皮纸

  剥取楮树皮最好是在春末夏初进行。如果树龄已老的,就在接近根部的地方将它砍掉,再用土盖上,第二年又会生长出新树枝,它的皮会更好。制造皮纸,用楮树皮六十斤,嫩竹麻四十斤,一起放在池塘里漂浸,然后再涂上石灰浆,放到锅里煮烂。近来又出现了比较经济的办法,就是用十分之七的树皮和竹麻原料,用十分之三的隔年稻草制造,如果纸药水汁下的得当的话,纸质也会很洁白。坚固的皮纸,扯断纵纹就像丝绵一样,因此又叫做绵纸,要想把它横向扯断更不容易。其中最好的一种叫做棂纱纸,这种纸是江西广信郡造的,长约七尺多,宽约四尺多。染成各种颜色是先将色料放进抄纸槽内而不是做成纸后才染成的。其次是连四纸,其中最洁白的叫做红上纸。还有名为皮纸而实际上是用竹子与稻草掺和制成的纸,叫做揭帖呈文纸。

  此外,用木芙蓉等树皮造的纸都叫做小皮纸,在江西则叫做中夹纸。河南造的纸不知道用的是什么原料,这种纸供京城人使用,产地十分广泛。还有用桑皮造的纸叫做桑穰纸,纸质特别厚,是浙江东部出产的,江浙一带收蚕种时都必定会用到它。糊雨伞和油扇则都要用小皮纸。

  制造又长又宽的皮纸,所用的水槽要很宽、纸帘很大,一个人干不了,就需要两个人对抄。如果是棂纱纸,则需要好几个人才行。凡是用来绘画和写条幅的皮纸,要先用明矾水浸过以后才不会起毛。贴近竹帘的一面为纸的正面,因为料泥都浮在上面,纸的反面就比较粗。

  朝鲜的白硾纸,不知道是用什么原料做成的。日本有些地方造的纸不用帘抄,制作方法是将纸料煮烂之后,将宽大的青石放在炕上,在下面烧火而使石发热,用刷子把纸浆薄薄地刷在青石面上,揭一次就是一张纸。朝鲜是不是用这种方法造纸,我们不得而知。中国有没有用这种方法,也不清楚。温州的蠲糨纸也是用桑树皮造的。四川的薛涛笺,则是以木芙蓉皮为原料,煮烂然后加入芙蓉花的汁,做成彩色的小幅信纸。这种做法可能是当时薛涛个人提出来的,所以“薛涛笺”的名字流传到今天。这种纸的优点是颜色好看,而不是因为它的质料好。

推荐古诗: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并序花非花屏风绝句送张五归山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小桃红(画堂春暖绣帏重)自题一绝(满纸荒唐言)红楼梦十二曲—乐中悲(襁褓中)西江月(无故寻愁觅恨)

推荐诗句: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白首相知  白首:白头发,引申为时间长。意谓老年知己。
  • 白日升天  原是道教指白昼升天成为神仙。后比喻一下子富贵起来。
  • 百世师  品德学问可以做为百代的表率。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耻下问  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堪言状  指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 不毛之地  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