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市发改委:
根据市发改委督查工作的要求,我区迅速开展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自查工作,逐项对照本次督查重点,对全区促进创业投资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梳理,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积极培育多元创业投资主体
强化企业培育。出台各项政策扶持培育投资创业主体,积极为企业申报各项试点和称号。目前我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家、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2家、省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2家、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3家、市级技术中心企业6家、市级工业设计中心的企业6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3家、市级小智专企业13家。从今年开始,区财政每年设立2000万规模的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发明专利申请、重大项目谋划、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平台建设等,该政策与省、市政策不重复、重叠,实行错位支持。
技能大师工作室通过市级认定。我区推荐两家企业申报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均通过认定,分别是:xxx华泰林浆纸有限公司的孙长德造纸技能大师工作室,德生纺织印染(xxx)有限公司的叶照生设备点检员技能大师工作室。每个工作室获得奖补资金10万元。德生纺织印染(xxx)有限公司设备点检员叶照生被认定为省级名师带高徒的名师。
成功申报xxx市青年创业基地。市人社局认定48号电商园为“xxx市青年创业基地”,奖补资金30万元,首批15万元已经到位。认真做好创业各项工作。截至目前,我区开办“SYB”创业培训班5期,培训学员15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67%;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174万元(年度目标任务3850万元),完成率134%,其中个人担保贷款4694万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深化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中心建设。自1月份建成运营以来,xxx区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中心依托智能招聘平台,积极促进就业创业为主要工作宗旨,利用智能招聘平台,吸纳企业参与招聘,吸引求职者前来登记求职,并确定每周四为固定招聘日,服务求职登记者。今年来共举办招聘会40场,参加企业399家,提供岗位3732个,参与求职789人,达成就业意向272人。
二、多渠道拓宽创业投资发展空间
产学研合作跃上新台阶。深化产学研合作,与武汉纺织大学建立了xxx产业研究院。研究院围绕xxx区高端纺织服装主导产业,兼顾其它产业,整合武汉纺织大学及武汉其他高校的学科优势、技术和智力资源,服务我区产业层次提升、人才输入和科技创新工作,武汉纺大安排1名博士挂职临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组织仁创科技参加全市产学研合作集中签约。
鼓励企业创新创业。对48号电商文化园入驻电商企业的质量数量、电商从业人员集聚程度等实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给予奖补。鼓励入园电商企业创品牌。被评定为国家级、省级、市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分别给予企业不同金额的一次性奖励。对入驻紫峰产业大厦的“互联网+”、金融及类金融、高端服务业等创新创业企业,达到政策要求的给予税收奖励,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三、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
强化扶持政策保障。我区出台了《xxx区产业引导基金设立暂行方案》、《xxx区小微企业续贷过桥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xxx区支持新经济产业园促进政策》、《xxx经济开发区扶优扶强补齐短板若干政策》、《xxx区扶持绿地、紫峰产业大厦入驻企业专项政策》、《xxx区20xx年促进科技创新若干政策》、《xxx区支持新城吾悦广场大型商业综合体加快发展若干政策》、《xxx区扶持建设盛晟·阳光城商业街实施办法》、《xxx区支持滨河跨境电商休闲街专项政策》、《xxx区支持电商产业园专项政策》等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政策中均含有对符合条件的、包括“互联网+”、金融及类金融、高端服务业等创新创业类企业进行税收奖励扶持的条款。对符合特定条件的企业或项目,还可享受“一事一议”政策。我区成立现代服务业工作专班,作为创业投资者与政府之间重要纽带,为我区首位产业即现代服务业企业招商入驻、政策解答、申报兑现等方面工作进行专项服务。及时兑现区发改委受理的“春风行动”政策奖励31万元,兑现20xx年市级服务业奖励(发改委受理)43.23万元,受理电商发展专项扶持资金200余万元;紫峰产业大厦入驻企业政策资金300多万元;20xx年度外贸进出口扶持资金390多万元。兑现电商发展专项扶持资金200余万元;紫峰产业大厦入驻企业政策资金300多万元;20xx年度外贸进出口扶持资金390多万元。
加强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建设。持续推进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建设。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支持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创建了“xxx区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创业园分A、B两个区,占地面积22亩,厂房面积21600平方米,办公地址位于xxx经济开发区东坤康体一期,厂房面积21600平方米,目前已有11家企业入驻,吸纳及带动就业职工423人。20xx年3月底通过市返乡农民工创业园考核验收,被评定为优秀等次(城区唯一),获得就业补助资金120万元的支持。
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20xx年元月,我区注册设立xxx海源海汇创投基金公司,这是在我区注册设立的第一支正规意义上的基金公司,也是全市率先成立并运营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我区产业引导基金规模5000万元,重点投向科技型、创新型企业,目前已发放1户企业,使用资金180万元;过桥资金,已使用资金8.67亿元,惠及小微企业164户。目前,千年塔公司共为15户企业,提供担保融资6870万元。谷润农产品、绿阳禽业、一枝梅化工、振发锻件成功在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
区滨江投资公司以债权形式注资1000万元,支持南京大学物理系博士黄礼胜、KUKA中国区总裁机电一体化专家孔兵等人才团队开发的高铁清洁自动化生产线项目;区政府与武汉纺织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在xxx经济开发区共建产业研究院,围绕高端纺织服装主导产业,兼顾其它产业,整合武汉纺织大学及武汉其他高校的学科优势、技术和智力资源,服务全区产业层次提升、人才输入和科技创新工作,武汉纺大安排1名博士挂职xxx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指导xxx经开区产业发展。
四、优化创业投资市场环境
营造良好信用环境。建立健全创业投资企业、创业投资管理企业及其从业人员信用记录,实现创业投资领域信用记录全覆盖。双公示信息在作出行政决定7个工作日内交换到平台,及时更新信息。已上传平台信息65441 条。开展各类活动,弘扬诚信文化理念。持续开展“xxx好人”“最美xxx人”评选活动,举办“文明诚信经营户”评选活动,对205家市场经营主体进行表彰。多部门联合执法,惩戒重点领域严重失信行为,将多次行政处罚未履行人员纳入“红黑榜”,打造良好信用体系。开展诚信“六进”活动,推进诚信文化进市场,优化投资市场环境。
放宽登记条件,落实“先照后证”。认真抓好“先照后证”改革工作落实,严格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公布的前置审批项目目录,及时清理和更新涉及登记注册的各类前置审批项目,对目录以外的一律不作为登记前置审批项目。组织登记注册及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加强培训, 确保工作人员都熟练掌握已取消、下放的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全面掌握登记流程,提升注册登记服务效能。
进一步释放场所登记资源。简化住所登记手续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认真贯彻落实省工商局《关于进一步简化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的暂行规定》文件精神,20xx年10月1日在辖区全面对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实行申报承诺制加清单管理。同时, 允许“一址多照”、“一照多址”、集群注册等,特别是针对xxx区电商园市场主体登记时,以一个经营地址作为住所(经营地址)登记,进一步释放场所资源,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有效释放改革红利,保持市场主体快速增长。截至20xx年11月19日,全区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共有27717户,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年平均增长30%,有力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全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全面实施“多证合一”登记改革。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全面推进“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工作部署,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政府部门简政放权,自20xx年9月1日起,xxx区全面实施“多证合一”登记改革。改革后,企业申请设立登记的,登记机关直接核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企业不再另行办理被整合的证照事项,相关部门通过信息共享满足管理需要。“多证合一”改革切实解决了涉企证照数量过多等问题,有效降低了市场准入制度性交易成本,截止目前今年xxx区新增市场主体3979户。
推行“全程电子化登记”。推行“全程电子化登记”是进一步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不仅有利于提升注册便利化水平,优化营商环境,对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程电子化登记工作启动以来,我区积极探索创新,发挥“互联网+政府服务”思维,加强了登记人员的培训,熟练掌握了新系统操作方法。全程电子化登记是指在保留窗口登记的基础上,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办理工商注册登记申请、受理、核准、发照、公示等各环节均通过网上电子数据交换实现。申请人只需通过全程电子化系统,按照提示进行用户注册、网上填报登记信息、网上电子签名提交,经登记机关网上受理、审核通过后,便可自行在网站上下载电子营业执照,无须再提交纸质材料,申请人与审核人员全程“零见面”,电子档案将自动整理保存。实现网上登记,最多跑一次。自实施全程电子化登记以来,共办理设立登记66件。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实施“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为进一步整合市场监管资源,提高市场监管工作科学化、公正化水平,解决市场监管领域存在的多头执法、重复执法问题,xxx区开展20xx和20xx年“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xxx区市场监管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筹划,确定了“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检查的抽查事项和内容、抽查范围和比例,并对职责分工和检查安排做了具体的布暑。根据检查对象名单,从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中随机匹配执法检查人员后,开展集中检查。检查人员对抽查企业的登记事项、公示信息、直销行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商标行为在规定的时间内实施检查。检查结束后,全部检查结果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xxx)公示,接受社会监督。xxx区市场监管局开展的“双随机一公开”联合集中检查工作得到了市局领导的充分肯定,认为xxx区市场监管局开展“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检查是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有益的探索,xxx区的监管做法走在xxx市前列,值得在全市推广。
五、优化行业服务和管理
成立服务企业团队。xxx区组建了8个“四送一服”工作组(服务企业小分队),工作组组长为各经济部门主要负责人,工作组成员从各部门抽调专人组成(迎办〔20xx〕62号)。定期组织业务骨干深入企业、园区、市场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通过条文解读、交流活动等形式,先后在48号电商园、xxx经济开发区等地举办了多场人才培训、法规培训会。截止到目前,各工作组累计组织宣传活动117场,政策宣讲127场,累计参加人数达2000余人次。印发政策宣传材料3000余份,全面提升了政策宣讲率。
收集问题及时办理。xxx区集中开展企业走访对接活动,截止目前,共走访工商企业226户,其中对全部36家规上工业企业、89家限上商贸企业实现了走访全覆盖。在走访企业过程中,高度重视企业提出的问题,做到照单全收,照单回复。对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逐条梳理,认真分析,形成问题清单,分门别类进行处理。现场能解决的,认真加以解决;现场难以解决的,积极联系有关部门,做好沟通协调服务。活动中共收集问题148个,现已全部解决,企业反响良好。
简化企业备案程序。探索行政许可“即来即办”机制,优化企业备案流程,提高企业备案效率,力争一次性办结,让群众少跑路。精简报批手续,实行备案告知制。按照最新的《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20xx年)要求,取消项目建议书等报批资料,简化领导审批环节,对符合产业核准目录和产业政策的项目实行当即备案。优化服务管理,主动加强指导。通过在线传输《备案流程告知单》、QQ在线指导、电话告知等方式,主动指导申请人准备材料、平台申报内容,做到“即来即办”、“一次性办结”。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强化信用建设。企业对提供资料的真实性负责,并保证无不良信用记录。项目主管部门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建立“红黑名单”制度,对失信企业及时纳入失信惩戒范畴。
抓好业内人才建设。举办xxx区“第三届、第四届”三名人员“示范课”活动、“20xx——20xx年度”中西部项目国培和第六届教师论坛,并借助三名工作室、工作坊、教育博客、教师论坛、基本功大赛等新老活动品牌,积极搭建教师成长载体,从不同层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大批中青年教师在国家、省、市教育教学比赛中频拿大奖,全区共有22名教师融合第四届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称号。
拓宽人才交流渠道。区教育局把盘活人力资源,深化教师校长交流作为激发人才干劲的有效手段,201年更是在全市率先出台《xxx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x区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无校籍管理改革实施方案》,稳妥实施中小学教师无校籍管理改革,全区200多名教师在全区统筹下参与了交流,交流面达到20%以上。改革相关信息先后被省政府网站、市委市政府“今日要情”和改革专报刊用,《xxx日报》进行专题推介。
积极服务企业人才。主动联合招商局出台《xxx区招商引资企业人才子女入学试行办法》(下文简称《办法》),明确自20xx年起,将为在本区行政区域内投资的内资或外资企业人才的子女入学开通一条 “绿色通道”。这一举措旨在通过做好本区招商引资企业人才子女入学的服务工作,积极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公共教育环境,更好促进xxx经济高质量发展,先后得到区委组织部高度肯定以及区委宣传部的大力宣传推介,省、市多家主流媒体给予了高频次推介报道。
强化行业协会监管。到20xx年11月,在xxx区民政局登记的社会团体共25家,其中行业性协会14家(xxx市xxx区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协会、xxx市xxx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协会、xxx市xxx区消费者协会、xxx市xxx区法律工作者协会、xxx市xxx区道教协会、xxx市xxx区禽业协会、xxx市xxx区渔业协会、xxx市xxx区总商会、xxx市xxx区前江圩土鸡养殖协会、xxx市xxx区南木林业协会、xxx市新城商业企业联合会、xxx市xxx区xxx乡天然村中药材协会、xxx市xxx区xxx乡小沙包养鸡协会、xxx市xxx区现代服务业产业商会),每年按照要求对他们进行年检,加强行业协会的服务和管理,指导行业协会开展工作,发挥行业协会在政府和市场沟通中的纽带作用。
六、存在的问题
1、科技企业总量较小。目前,xxx区仅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现有企业规模都不大,缺乏牵动性的大项目。
2、高新企业储备不足。今年仅申报了阳光机械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辖区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很少。
3、工业经济体量小,没有形成集聚效应。我区是中心商业城区,2000年之前,只有8家小型工业企业。2005年,市政府批准设立xxx工业园,目前园区规上企业20户,但全区规上企业数只有36户,仅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的2%,是宜秀区的45.6%、经开区的50.7%、大观区的54.5%。同时规上工业普遍规模较小,20xx年产值超过10亿元企业仅华泰林浆纸一家,年产值5-10亿元的企业没有。既没有顶天立地的大企业,也没有铺天盖地的小企业,工业经济基础薄弱。
4、产业结构不优,企业效益普遍低。我区工业以传统产业为主, 主导产业轻工纺织占比55.0%,机械制造占比23.1%,产业附加值低,各企业间关联度不大,产业链条不强,产业集聚度不高,产业层次不高,发展方式粗放,企业创新能力不强。
5、人才建设及服务企业人才方面待加强。人才后备人才队伍基础仍然较薄弱;人才的推荐、培养、考核、任用还未形成科学的管理体系;对企业人才子女的招生入学尚未真正实践缺少相关经验等。
七、下步安排
1、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引进力度。科技型企业的引进,是实现我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夯实科技创新基础,吸引集聚科技创新人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完成各项科技考核指标的有效途径。继续重视科技型企业的引进。
2、进一步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辖区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人才资源、科研设备优势,解决辖区企业技术需求和瓶颈,以最小的成本,实现辖区企业生产工艺改进,开展科技攻关,降低生产成本,开发新产品,是实现辖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又一有效途径。区科技局将继续做好辖区企业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牵线搭桥工作。
3、进一步做好企业及人才的服务工作。企业是投资发展的主体,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创新服务手段和方法,立足区情,更好更有效的服务于我区企业和人才。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为企业争取各项支持。
4、完善服务实体经济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定点联系包保服务制度,对于一些新创的实体经济,安排一名县干、一个相关经济部门定点联系,包保服务;进一步完善跟踪跟进服务机制,对实体经济服务要做到“帮到底、办彻底、见成效”,不能一帮了事,半途而废;创新服务实体经济模式,通过搭建实体经济微信群、QQ群等平台,进一步完善互联网+服务模式,力促线上服务和线下服务形成合力,从而为实体经济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5、优化综合管理制度,确保人才健康成长。将人才队伍建设和安排使用工作纳入学校年度办学成效“2+X”考核,确定任务目标和具体措施,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督促检查,真正把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抓紧抓好。
6、积极谋划准备,确保20xx年《办法》顺利实施。做好与区招商局的对接工作,特别是对区招商局提供的申请人员名单审核无异议后,将结果反馈给区招商局及企业,由申请人按审核批复意见在当年市教体局规定时间办理入学手续。
7、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全程电子化;深入推进“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切实减少各种不必要的许可审批手续,解决企业“准入不准营”等突出问题,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营造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
相关自查报告: 乡关于开展党务公开工作自查情况的报告、教学成绩差自查报告、信用社柜员自查报告、企业职业卫生自查报、工会集体合同自查报告、卫生院财务自查报告、庸懒散浮拖个人自查报告范文、商贸税务自查报告范文、药店化自查报告总结、药店药品安全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