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知识分子都到哪里去了》读后感

位置:查成语 > 作文大全> 读后感的作文大全 > 《知识分子都到哪里去了》读后感

《知识分子都到哪里去了》读后感

若干年前,大约是讨论人文精神最热闹的那阵子吧,有位当医生的朋友曾这样对我说:“设想某天早晨一觉醒来,有一号职业的人忽然全体消失,蒸发掉了,无影无踪了,这世界却丝毫不受影响,人们照常工作、吃饭、休息、玩乐,时间仍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你说,这是一种什么职业呢?”趁我一时语塞,他立即代我回答:“就是像你这号搞文科的知识分子。”我向来和他抬杠惯的,这次却还没来得及说“不”,就已经自己泄气、服气了:“是啊,如果忽然消失的是全体医生,天下岂不要大乱?至少,那天全世界等着开刀的成千上万急危病人是没救了。”当这本书的书名——《知识分子都到哪里去了》(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版)——跃入我的眼帘时,蹦出我脑海的竟是这么一个回忆。

照本书作者弗兰克·富里迪的意思,当今之世,“知识分子”真的是全体消失了;他说的也是“搞文科”的知识分子。谈知识分子而只限于“文科”,这倒不是随意的定义,也不是出于政策考虑,这在历史学上是有根据的。法国当代史学大家雅克·勒戈夫有一本很著名的书《中世纪的知识分子》,里面说:“在西方国家,知识分子随着中世纪的城市而诞生”;“‘知识分子’一词出现在中世纪盛期,在12世纪的城市学校里传开来,从13世纪起在大学里流行。它指的是以思想和传授其思想为职业的人。”那时的大学是教会办的,在大学里教书的是教士,他们专业和传授的思想当然越不出“文科”范围。所以,《知识分子都到哪里去了》一书中没怎么论到“科技知识分子”,想必不会引起什么异议;科技知识分子明明在,不用找,而且是现代世界的支柱,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有目共睹。

《哪里去了》一书所云知识分子的“消失”,有两层互相联系的含义。一是知识分子本身变质了。真正的知识分子理应“为思想而活”,不应“靠思想而活”,犹如虔诚的宗教徒理应“信教”,不应“吃教”;但本书认为现在的知识分子都把思想和知识当作了工具,下焉者变“专业”为“专吃”,上焉者也不过是迷恋和追求个人出人头地的“成就”,这便“意味着历史所了解的那种知识分子的终结”。二是知识分子的地位变了。作者认为,历史上知识分子的所知主要是“道”,知识分子其实是知“道”者,他们代表理性、真理、根源性的价值和意义,作为个人,他们也会追求思想之外的种种利益,但是“作为一个群体”,“知识分子有着令人敬畏的文化权威和影响力”。然而现在,知识分子群体的超然的生命存在业已丧失,思想已经魂不守舍,最多只能寄托于个别知识分子的个体生命中;知识分子成了统计学意义上的一个总体,一个类别,一个集合,一种职业,与别的总体、类别、集合、职业不分轩轾。现在的情况是,一方面“知识分子的权威遭到广泛质疑”,另一方面,“教育和学习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商业机构和公共机构不断宣称致力于扩大它们的知识基础”;两方面其实一致,因为“知识成了易消化的现成品,能够被‘传递’、‘分发’、‘出售’和‘消费’”。现时代知识和知识分子的贬值,不是贬在价格上,是贬在价值上、意义上。

书里对知识的贬值和丧失意义,作了很多现象描述,当然主要说的是西方社会。大学不再坚持优胜标准,精英教育堕落成职业教育;图书馆提供咖啡厅、休息室,乃至“几乎任何服务”,而借书还书则被视为“枯燥乏味”的末事;莎士比亚戏剧被“现代化”,“其动机并不是什么艺术家的洞见”而是“出于联系观众的考虑”。诸如“庸人主义”、“管理主义”、“工具主义”、“文凭主义”这些标签,频频出现在作者的笔下,富里迪先生并未批评任何个人,他描述和批评的是整个时代的状况,可以说,他是写了一本“骂世”的书,当然平心而论,他的骂还是相当温和的。

知识分子的全体不知所终,作者也论到了其原因,如市场对知识和文化的侵蚀,公共政策的导向,制度化、职业化的压力,等等,论得比较宏观,比较粗略,有点大而化之。如照经济学的论法,也许可以论得细致些。知识分子也是人,是人就有七情六欲,就有在约束条件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自然倾向;有的经济学家笔锋一转,会说知识分子的精神劳动也是“趋利”行为,但此“利”不是指精神劳动的成果可以换得的好处,而是指精神劳动内在的过程和目标即是“利益”所在。有一点区别必须强调:精神劳动与其约束条件的关系有其特殊性,跟做工、务农、经商、从政这些行为与其约束条件的关系,不能等量齐观;精神应该具有超越性,一定程度上,甚至与约束条件无关。

富里迪先生是个左派,据译者介绍,他生在匈牙利,后来移居英国,曾化名注册,成立大不列颠革命共产党,自任主席。他心目中的知识分子,其实是西方那些“从来不对现状满意”、“质疑传统价值”的批判型左派知识分子,因此知识分子所代表的“理性”、“理想”等等,就不是源于传统,而是知识分子自我作古开创的新的价值。他甚至把保守的右翼人士指责、攻讦左派的言论称为“反知识分子论”,换言之,他把右翼知识分子开除出知识分子行列了。然而,这本书里却有一个很深刻的观察:“如今,颂扬和试图维护现状的,不再是文化保守主义的代表们。相反,右翼知识分子很愿意看到制度和文化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传统上由右翼承担的对文化和教育机构的维护,现在由专业人士和专家接手了。”这就是说,文化保守主义对现代的文化状况更具有批判态度,左派却蜕变成了“顺从的知识分子”,因为“专业人士和专家”的前身,很可能就是左派;例如,在法国这个一向被视为“知识分子故乡”的地方,“今天的知识分子看起来更像小技术官僚”。这样说来,过去寄托于知识分子群体大生命的思想之魂,将归何处呢?书里没有回答这个问题,甚至也没有提出这个问题。尼采说“上帝死了”,福柯说“人死了”,现在富里迪先生则是期望知识分子复活,但他开不出起死回生的方子。好在这期望里,多少还有点活气。

相关作文: 第一次升旗给猫打扮吃饺子祖国在我心中600字我爱小雪花鸽子抢食上情商课的心得我的学校我的家人生的挑战生活中的小镜头作文200字

标签:知识分子读后感

热门作文成语素材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傲雪凌霜  形容不畏霜雪严寒,外界条件越艰苦越有精神。比喻经过长期磨练,面对冷酷迫害或打击毫不示弱、无所畏惧。傲,傲慢、蔑视。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八字没一撇  比喻事情还没有眉目。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拔了萝卜地皮宽  比喻为了行事方便而把碍眼的事物去掉。也比喻为了扩展地盘而排挤别人。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搬斤播两  专从细小的斤两上动脑筋。
  • 必争之地  敌对双方非争夺不可的战略要地。
  • 闭关却扫  却:停止;却扫:不再清扫车迹,意指谢客。关上大门,扫除车迹。指闭门谢客,不和外界往来。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秉烛夜游  秉:执持。旧时比喻及时行乐。
  • 不吃烟火食  烟火食:熟食。道教以为仙人可以不吃熟食。旧时用来称赞诗文立意高超,言词清丽,不同一般。
  • 不今不古  指事物不正常,古代现代都不曾有过。原讥讽人学无所得却故作诡异。后常比喻折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