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蔡元培:制造炸弹的翰林和校长

位置:查成语 > 作文大全> 时事论据的作文大全 > 蔡元培:制造炸弹的翰林和校长

蔡元培:制造炸弹的翰林和校长

这位罕见的先知先觉者要从一所堕落为衙门的大学开始,用教育和启蒙的温和方式,重新掀起一场意义更加深远的革命

在最终成为中国现代教育之父之前,在让一所沉沦的大学脱胎换骨、枯木逢春之前,光绪皇帝御笔钦点的翰林蔡元培曾经在日本和上海埋头为革命党制造炸弹。

对于蔡元培来说,把硫磺和硝酸包裹在铁片里面是炸弹,改造一所堕落的国立大学同样也可以制造出爆炸力更为惊人的炸弹。

1916年12月,蔡元培在“大风雪中”迈着沧桑的步伐,走进刚刚经历过一回帝制复辟的北京城。洪宪帝制仅仅存在了83天。但要证明一场革命的失败,83天已经是中国太漫长的一段经历。

在不久前的革命中,这位刚刚游历归来的老革命党人参与制造的炸弹炸碎了一个王朝残破的躯体。如今,在革命惨败之后,这位罕见的先知先觉者要从一所堕落为衙门的大学开始,用教育和启蒙的温和方式,重新掀起一场意义更加深远的革命----再也不是所谓“柿油党”人(见《阿Q正传》)的革命。

1917年初的一天,国立北京大学的校工们在门口列队欢迎这位即将主宰北大的新校长。出人意料的是,新校长向着校工们脱下礼帽,不是以“老爷”固有的傲慢姿态,而是以一名平民的质朴姿态走进中国的最高学府。而作为一位平民校长,蔡先生随后在北大进行的大规模改造正是要促成北大向着平民化方向发展。

按照他“教育救国”的思路,从他走进这座大学之日起,这所大学便不再为锈蚀的官僚机器提供新的零件,而是要“研究高深学问”,再通过这些”学问“为一个健全的社会成批成批地训练公民!

按照钱理群先生的说法,中国知识分子从庙堂走向民间,从官场走向象牙之塔、十字街头正是从蔡先生踏进北大这一天开始的,是从蔡先生重新给大学下一个定义那天开始的。

在北大,蔡先生提出了那个光芒万丈的“十六字箴言”:“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在这十六个字指导下,蔡先生把故宫脚下的北大改造成为一片“精神的圣地”,北大的魅力从此不再是成批成批生产候补官僚的“魅力”,而是现在每个北大人挂在嘴边的----“精神的魅力”。

后来接任北大校长的蒋梦麟先生说,蔡元培在1917-1919年,在北京城内成功地扮演了苏格拉底的角色。没有这位现代苏格拉底为北大带来的那一片自由天空,不难想象,那种1917年的万马齐喑局面也许还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蒋梦麟先生还说,这个在“大风雪”中走进北京城的人在一潭死水中投下了一块“知识革命之石”。

有了他提倡的“思想自由”,北大的“研究室”变成了一座潜力巨大的思想发动机,从古老的孔孟之道,到最时髦的克鲁泡特金、尼采,从最顽固的文化保守主义到最先进的全盘西化论,各种思潮在这里碰撞,激荡,并迸发出耀眼的火花。

有了他严格遵循的“兼容并包”原则,胸怀宽广的北大不仅接纳了陈独秀、胡适、鲁迅----还容忍了辜鸿铭、黄侃、刘师培……

蔡先生是在五四运动引发的一场轩然大波中离开北大的。蔡先生一直在北大制造一枚势必会炸毁一个旧世界的思想炸弹,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一枚尚未制造完成的炸弹会以一场国耻为导火索提前点燃。按照他的设计,北大的角色应当是静静的“研究室”,而不该直接充当上演历史故事的大舞台。

1919年5月4日对于这名制造者来说是一场“事故”,而被这个伟大的日子政治化了的北大似乎与蔡元培最初的设想稍稍有一点距离。然而,对于未来中国80年的历史来说,蔡元培的遗憾只可能是他自己的遗憾,炸弹爆炸后的实际功效早已覆水难收。

他在“大风雪”中到来,在暴风骤雨中离去,在他到来和离去之后,北大已经不再是原来的北大,中国甚至已经不再是原来的中国。

 

相关作文: 第一次升旗给猫打扮吃饺子祖国在我心中600字我爱小雪花鸽子抢食上情商课的心得我的学校我的家人生的挑战生活中的小镜头作文200字

标签:蔡元培制造炸弹翰林校长

热门作文成语素材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白发青衫  青衫:无功名者的服饰。谓年老而功名未就。
  • 白眉赤眼  比喻平白无故。
  • 摆袖却金  比喻为人廉洁,不受贿赂。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尴不尬  比喻左右为难,不好处理。也形容样子别扭。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